关于满分作文八篇
在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,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,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。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分作文8篇,欢迎大家分享。
琴断了!
爷爷有把三弦琴,漆身,蟒腹。弹了几十年的琴,在爷爷厚实的指甲板下断了。
为此爷爷闷闷不乐了许久。听奶奶说,爷爷去县里的音乐厅、琴行跑了个遍,硬是没有找到个会修三弦琴的师傅。我看了眼手里夹着烟的爷爷,他似乎又苍老了许多。父亲听说琴断了后,跑遍邻近各县,终于在一片竹林里找到了一位做三弦琴的师傅。爷爷得信,立马带我奔了去。老师傅姓白,白鬓、长须,似乎比爷爷还要年长几岁。爷爷一见着老师傅,顿觉心头痛快,容光焕发。“师傅,这小三弦还能用吗?”“不急,不急,您这琴工艺精良,还需要几天。”白师傅转身拿出了另一把三弦,“喏,我这儿刚巧有一把,几日不弹,怕技痒了吧?”
一看到三弦,爷爷眼里就有光。他轻轻接过琴,架了张板凳,正坐,摆好架势,给我们来了段单弦。“大汉丞相归了天,这蜀汉怕要亡……” 原本欢快的《三国》弹词,唱到最后,竟然有了悲壮的味道,那拖长音的“亡”字尤其刺耳。白师傅也和了一段。“老兄,如今像您这样的人,可不多见啦!”他指了指没有用竹片弹奏的爷爷。
“那年头艰苦,一把琴养一家人,还是用手拨着踏实。”爷爷在白师傅那儿呆了三天,取琴后,他就大病了一场。待我见到爷爷时,他全身已经插满了管子。奶奶说是胃病,年轻时四处弹唱落下的。
白师傅先前来看了爷爷一趟,嘀咕了一阵,又把爷爷的琴取走了。等我再见到白师傅时,爷爷已经去世了。师傅将两把三弦塞给了我:“他哪在乎什么命啊?可怜了这门手艺!”我蓦地明白了爷爷坚持住在乡下的原因,想必只有那儿还留着年轻时的梦,留着三弦的最后一批听众吧?我把爷爷的琴抚了抚,在墙架上摆好,纪念这辈子都没有弹完的青春。
优等生?NO,忧等生?!
“谢季越,这次考试你怎么搞的!才考了85分,真是太让我失望了!”讲台上老师严厉的话语像一座大山似的,压得我喘不过气来,同学们一改往日羡慕的眼光,幸灾乐祸地望着我。哎,我有什么办法呢!在别人眼里,我是一位优等生,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,我是一位“忧等生”?!
在班上,我坐着全班同学都梦寐以求的班长宝座,手里掌握着令众人倾倒的权力,享受着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的滋味。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位优等生。是的,我忧,我忧,对我的友谊而忧,为成绩而忧!“你怎么搞的,地怎么没扫干净,重扫!”“字怎么写的,七倒八歪的,喝醉酒啦。”……那边,我又开始在“河东狮吼”了。哎,其实,这也不是我想要的,而是老师让我对同学们严一点的,还时不时会来个突击检查(看我有没有认真监督同学们),像特务似的,神出鬼没,让人措手不及!于是,我就只能对同学们“严厉+严厉=超严厉”,笑容被麻木,友谊被淡漠,朋友们都一个一个离我远去,同学们更是看见我就溜走,像见了狼似的。“冷血动物”“母老虎”“暴力女”……等负面称号扑面而来,挡也挡不祝每天一走进校园,就有一大群人在我后面指指点点的,痛苦啊!
有句话说得好啊:分分分,老师的命根;分分分,家长的命根;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!优等生最怕的还是分数,虽说你已被列入了优等生行列,但天总是会有不测风云的,也许你今天还坐在第一的宝座上,明天那宝座上可能就要换人了。这时等待你的就将是一场暴风雨,老师的唾液像雨点似的越下越大,非得用雨伞来撑着。每次大考前,家长,老师都一个劲儿的督促你读书,写作业。你让他们放一百心,可他们对你却是一百个不放心。只要你稍稍的有那么一点点点的放松,都会接受唾液的洗礼,难受极了。最痛苦的是,家长老是拿我和其他同学相比:“你看,某某多聪明啊,你呢,头脑简单,四肢发达。”“某某某作文写得多棒呀,都发表了好几篇啦!”……讨厌极了!
我是一位“忧等生”,一个名符其实的“忧等生”!
有人笑说:“门缝里看人,把人看扁了。而当今的社会,却是门缝里看人,把人看远了。”然而,笑声背后的辛酸,却不仅仅是逐渐淡漠的邻里关系,更是人心铸成的一道道心门,将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之心灵隔得远在天涯,隔出了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,隔出了所谓的安全感,也隔出了一个冰冷的世界。
然而,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只有每个人都点燃心中善的火焰,顺手的小事,平常的爱心,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。
顺手的小事不一定小,别人的事也不一定只属于别人,倘若修船工不愿为别人的船补一下多余的洞,那如果划船的孩子中也有一个是他自己的掌上明珠,他又怎能不因没有顺手做小事而后悔莫及?
顺手的小事,彰显的不只是一种向善的习惯,更是道德社会的脊梁。被“彭宇案”“许云鹤案”吓怕了的十位路人,竟忍心看着可怜的小悦悦遭受两次车轮碾轧之苦,却不敢只是顺手地将她拉到一边。冰冷的雨滴拍打的不仅仅是小悦悦摔倒下的那块土地,更是十几亿国人的冷漠之心。还好,还好有人愿意伸手,还好有人愿意做这样一件顺手的小事。还好有善良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愿意拉小悦悦一把,她这一拉,不仅仅是将小悦悦拉出濒临死亡的边缘,更是将我们这些旁观者拉出道德滑坡的冷漠世界。
一个拾荒者,有的却是超越众人的至善至美。她的善,不是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,却足以使冷漠的灵魂为之震颤;她的美,不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,却足以让每个人都为她的魅力所折服。
但你我更要知道,这种魅力并不是你我力所不能及,只要我们愿意将顺手的小事用心做好,将平常之爱心播撒在身边,我们的世界便不再是孤岛一样的荒凉暗淡。
也许,平常的爱心只是苏州撑伞女孩的一把伞,它却可以撑起爱,撑起阳关,撑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;也许,平常的爱心只是那位白衣少女的一次人工呼吸,这却可以挽救一个生命,挽救一片道德,挽救人与人之间的温情。
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顺手的小事与平常的爱心便是善的桥梁。
挥一挥羊鞭,锦帽貂裘,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;弄一支秃笔,矮纸斜行,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。一边是高官厚禄,一边是赤胆忠心: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、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,他选择了忘却富贵,选择了铭记忠心,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。
擎一支旌节,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,奔走于茫茫大漠;扶一阵驼铃,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,游荡于寒沙衰草;他要用挺直的脊梁,驾起横亘天山,沟通中原的飞虹。
哀叹,当汉使谋反事败;正气,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;惊诧,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,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;执著,苏武举起羊鞭,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。
朔风凛冽,他与冷月做伴;北顾中原,将“生是大汉人,死是大汉臣”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。胡茄幽怨,他与孤冢为伍,怅望大漠飞雪,将“荣华富贵,千金封侯”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。地窖冰冷,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,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———铭记祖国,精忠报国。冰雪飘零,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,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———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富贵犹能忘。
好一个永远的苏武!他用睿智,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。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,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,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。
好一个永远的苏武!他用勇气,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,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,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,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。
历史不能忘记,在浮华与坚守之间。北海的苏武,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,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,忘却富足,成就气节;铭记祖国,造就伟大。
我明白了,在忘却与铭记之间,在享受与坚忍之间,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,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:富贵,只不过是过眼云烟;忘却,便是它的最好归宿;忠心,才是历史的永恒;铭记,才是它的精神家园。
壮哉,那永远的苏武!伟哉,那震撼人心的忘记!奇哉,那惊天动地的铭记!雄哉,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!
永远的苏武。
上周末,北京市高考阅卷工作已全部完成,明天,北京高招办将完成对全市28万余份答题卡阅卷信息的合分复查,高考成绩将于后天正式发榜,全市7.6万余名考生中午起即可查询高考成绩。
满分作文少于去年
此前有媒体报道,今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达到三十篇。哪有那么多呀。昨天,语文阅卷组副组长、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否认这一消息。
虽然今年为拉开作文档次,使优秀作文脱颖而出,作文阅卷取消36分及格线,并将一类文的起评分由54分降低到51分,但满分作文并不多,今年的满分作文有十几篇,比去年略少。据介绍,今年作文批阅,满分和零分作文都会重点复查,杜绝老师给分过高或过低。满分作文给分还是很谨慎的,确保公平公正。批阅出满分作文的一位阅卷教师说。
并不是只有满分作文才是好作文。漆永祥说。据透露,今年作文的一类文达到6%,这意味着有超过 4000名考生作文在50分以上。考生在作文上的表现相当好。漆永祥说。据介绍,包括满分作文在内,优秀的作文都紧扣材料。题目给出了三段材料,作文就不能抛开材料,如果脱离材料,分数就高不了了。漆永祥说。据了解,有不少考生的作文其实写得不错,但就是由于脱离了材料说话,导致分数不高。
据阅卷教师介绍,作文题第一段材料里说竞技体育靠实力说话,有些考生想写拥有实力就得靠努力和毅力,但他不写实力,光写努力和毅力,这就脱离了材料;还有的考生认为让金牌就不诚信,然后通篇都讲诚信,这也得不到高分,其实从材料联想到诚信还是有些牵强,当然如果能从诚信再联系到公平,那就是扣住了材料,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分数。据透露,脱离材料说话的作文一般就落到40分以下。
今年高考作文改变了往年成绩过于集中的大肚子现象,不仅一类文较多,29分以下的低档作文也比往年多。
阅卷专家表示,依据阅卷实际情况,预计满分为150分的语文今年全市平均分将在98至99分之间,比去年略低。
在明清之际,有“西学中源”的说法,这说法有些道理,从唐朝传出的造纸术、南宋传出的印刷术,到写满“文艺复兴”的书籍;从南宋传出的指南针,到来自新大陆的呐喊,从元朝传出的火药,再到遥远地平线炸开的炮响……西方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渗透这中国人的智慧。
但话又说回来,或许要从明清倒流一二百年,学者“西学中源”才算趾高气扬,那时的中国才算是世界强国,虽然也称罗马帝国为大秦,以显示其与古时秦朝一般强盛,但宋元时的中国还是令其他国家侧目而视,而这时的中国善于外国贸易往来,商品经济极为繁荣;市民生活方面,南戏兴起,宋词传颂,是中华文化大丰富时代,在那几百年里,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深深扎进世界的土壤。
就这样莺啼鸟转了一二百年,“农场主”认为自家的“农场”已好的不能再好,于是一声吆喝,关闭了“农场的大门”在四周建起了高高的栅栏,只留下一个小窗,刚好能从窗外看到农场的那些古树,好让外头的人羡慕农场内的风景。自此,天子独赏园中月,臣下独恋墙中花。渐渐地,火药演变成威力巨大的火炮,指南针更加精确……西方社会迅猛发展,我们的“农场主”还在悠然的锄地,画着墨色山水画,哼唱着京剧,武抢弄棍、弹瑟诵经、学儒修道,仍把自己当成富有、传统的世界至尊,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“根”已经很久没有呼吸新鲜空气了“农场主”太过珍重它,所以把土壤踩实,踩了一遍又一遍。
然而,安逸的日子结束了。火炮对准了“农场大门”,一声令下“大门”被炸的粉碎,那一炮吓醒了在“农场”最高处熟睡的“农夫”,震松了古树根部的泥土,在田地里掀起层层麦浪。“农场主”指着闯入者的鼻子骂他们是野蛮人,是怪物,而闯入者并不理会年老的“农场主”一边计算着地价,一边令人将那碍事的老树砍了去,“农场主”急忙抱住古树,生怕它倒下,因为那是他仅存的尊严,没有了古树,夏天哪有阴凉?谁来仰望他的高?闯入者掘着根,他支撑着树干。到那时,“农场主”才发现,闯入者用的东西自己也用,手里的抢自己曾用过打猎,只不过他们的更准;手里拿的书自己用作占卜,只不过他们在埋头研究……
于是他们边喊“西学中源”边给自己鼓劲。不久古树倒了,“农场主”也被压死在树下。“根”躺在泥土上,重新沐浴了阳光、接受了雨露,但泛着一鼓腐朽的味道,或许是因为那沉重的树干、结实的`土壤。许多根系散落在地上,有的又被埋进土里,有的被路过的飞鸟衔去筑巢,有的直接被扔到火堆里,剩下的和现在所看到的只是那庞大根系的一小部份。
后来,闯入者不舍的离开,“农场主”的儿子们扶起古树,将父亲埋葬在远处的南山,他们知道这老树很难再长出新芽,也知道,其实他们什么都没有,于是拆掉了栅栏,让整个农场又重新沐浴在新空气中,放下了“西学东源”的自认高贵,只有平等开放的谦卑。
现在的“农场”不同往日,那“老树”又现新绿,他更大,更丰富。京剧是国粹,汉字是载体,成语是内涵,航天是力量,素质是原则,发展是第一……我们的根深深扎进了世界的土壤里,因为我们的存在,世界不至于被时间那么快的冲刷殆尽。
哪里有什么“西学中源”,我们的永远都是我们的。
这节是体育课,我和我的死党们争先恐后地冲向体育室。在众多的体育器材中搜寻,我抢到了一副乒乓球拍和一个球,便欢呼着冲向乒乓球台。
“不如来一场双打吧!”我和死党们商量,他们连忙点头答应了。很快,我们分成两队,我和高子童一队,谢尚民与叶仁豪一组。
“看球!”我大喊一声,用一个“初级发球法”将球击出。对方两人顿时乱了阵脚,竟把球拍撞在一起,却没有接住球。我们大声喝倒彩,想趁机灭灭对方的斗志。
“嗖”的一声,乒乓球被打过来,高子童想使出一个扣球拉开比分,谁知则“有了力度忘了角度”,球被无情的球网挡了回来。
“哈哈哈哈——” 叶仁豪轻蔑地笑起来,“啧啧,真是差劲。”
我们面对冷嘲热讽也不屑一顾,对方的气焰更加嚣张了。我们每个人的心再一次被斗志的火花点燃,不断地扣球、杀球、扣球......
乒乓“大对碰”,一次智慧与球技的巨大比拼,结果并不重要。只要努力拼搏了,总会望见那条绚烂的彩虹的!
有人说天才不同于常人的一点即在于他能珍惜,看重自己心灵中的微光。的确,正因常人舍弃了自身的微光,他们得以融入世俗成为沉默的大多数;而那份微光写入作品中,却成了超脱世俗的惊众一笔,照亮珍惜他的人,以“天才”的独立人格遗留于世。
微光,即如康德评启蒙运动一样,“助人摆脱加诸自身的愚昧状态”。这愚昧并不指智力上的缺憾,而是随着社会世俗大流,完全为时代、社会所限的个人无力感。因而,心中的一点微光,若是珍惜了,就必能助人在冥冥众生中辨出自身的人格与价值,从而超脱社会的“常人”限制,以独立的“天才”而存于世。
我们深知自我的微光来之不易,却又将它舍弃,那是源于自身的恐惧。我们害怕在社会中,若还持着那份微光,违背了大众取向,就会成异类,被孤立——我们害怕因不舍弃微光而带来的孤独。于是,微光在不停的求众中因舍弃自我而遭毁弃,终至我们成为被社会归类的一员,丧失了自我独立人格。
天才们在保留微光时也享用着自身的孤独。 “当你让寂寞在人群中蔓延时”,波德莱尔这样说道,“你就真正地拥有了自我。 ”正因为微光源自自我内心,所以保持一份微光就意味着与社会、世俗的不同;因而你要时刻从人群中抽身开来,在孤独与寂寞中与自己对话,看看你心灵的微光,小心地呵护着它,为它添油拨芯。 “黑暗中屋内那隐隐的灯”,巴金笔下的《灯》不仅是行夜路时的引领者,也是在孤寂中慰藉心灵的微光。因为不肯舍弃心灵的微光,他们变得孤独;而又因为珍惜呵护着这份微光,他们在孤独的完满中得到慰藉。
将微光诉诸作品,传于世人,需要更大勇气。那等于是与世宣告对“常人”的决裂,号召大家重视“微光”。于是便有了王尔德笔下快乐王子与夜莺的善良单纯的高贵、陀思妥耶夫斯基流露出的对底层的悲悯和超人类力量的探索、贝多芬奏鸣曲中英雄精神和对呜咽命运的反抗、高更笔下塔希提岛自然淳朴的人类生活状态。微光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,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,而最终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,便是众人本有的同一张“脸”。赫尔曼·黑塞其实早已指出,众人的心性、微光,源自一个整体,无怪乎我们会对天才作品中的微光如此熟悉,也无怪乎他们会激起人心原有的微光。
据说巴老晚年常在屋内背诵《神曲》——那是他在与但丁的心灵微光交流吧!其实,我们也应保持,重拾那一份微光——不问社会怎样吞没众生,愿有一份微光,照亮我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一个自我。
告别仰望,点燃微光
文档为doc格式